当前位置: 泰州之窗首页 > 资讯 > 正文

Jovi物联,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Jovi物联,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支持vivoX23,及NEX和X21三款机型,初期已覆盖国内千万级高活跃度用户。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vivo的智能物联战略和人工智能战略几乎同时开启,或者说,Jovi物联就是Jovi人工智能的必然延伸。

Jovi物联,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文/壹观察 宿艺

面向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手机企业如何加速演进?

9月6日,在vivo X23新品发布会上,vivo正式推出了Jovi物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Jovi物联将于9月30日正式开放下载,支持vivo X23,及NEX和X21三款机型,初期已覆盖国内千万级高活跃度用户。

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vivo的智能物联战略和人工智能战略几乎同时开启,或者说,Jovi物联就是Jovi人工智能的必然延伸,从命名体系上也能清晰的看到这一印记。

vivo人工战略始于2017年6月,vivo CEO沈炜亲自带着核心团队在美国东、西海岸拜访了两周之久。同期,中国棋手柯洁和AlphaGo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乌镇开启了那场“世纪对弈”。结果是柯洁完败,而沈炜回国之后的一个月,vivo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由之前跟随沈炜赴美考察的周围担任首任院长。vivo也是第一家设立专攻人工智能方向研究院的中国手机企业。

据了解,vivo内部已经确立了一份3-5年的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时隔沈炜、周围等一行人赴美9个月之后的2018年3月,同样在柯洁与AlphaGo对弈的乌镇,vivo在X21新品发布的同时,正式推出了vivo的首个人工智能答卷——Jovi。这也目前在语义理解和多层语音交互中体验最好的智能语音助手。今年6月,Jovi在vivo新“未来旗舰”系列NEX上再次进化,通过内置S801 AI语音芯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在嘈杂环境、随时语音唤醒,低功耗与长待机等之前智能手机行业一直难以平衡的问题。

Jovi物联,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 周围

9月6日发布的Jovi物联,则是vivo在人工智能战略上的“第二个答卷”。

周围在专访中对《壹观察》表示,vivo在启动人工智能战略之前,已经花了数月时间去调研和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最后发现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是:数据+场景+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数据+算法。伴随vivo对数据、场景、服务的思考和理解不断深入,逻辑和方法论也在逐渐清晰。周围将其划分为三大类:

1)本机功能:现在智能手机上差不多有128个功能,vivo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和需求大数据,对本机功能进行排序AI化;

2)行业垂类功能:比如像医疗、智能出行、音乐、视频、媒体都属于垂类,通过Jovi打通数据间的“篱笆”,可以根据用户统一服务大数据,提供场景化的跨APP主动智能服务,比如说vivo在发布会上演示的“给老婆发个微信红包,并祝她生日快乐”。

3)IoT场景类功能:用户需求肯定不仅仅是希望AI来帮助调动APP软件,同样需求调动智能家居硬件,比如电视、冰箱、灯、空调、热水器等,没有硬件参与的AI体验无疑是“缺了一条腿”。但这些设备来自第三方,数据来自第三方,场景来自第三方,关键的连接标准还是各自独立甚至是封闭的,一个品牌和一个连接协议的智能设备,肯定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品牌和个性化需求。

周围对《壹观察》强调称:vivo通过人工智能对未来影响的本质进行理解,就已深刻意识到Jovi与IoT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补足用户AI场景化体验的“另外一条腿”,vivo近期走访了7-8个行业类的相关代表企业,很快发现两个关键信息:

一是IoT行业虽然发展超过十年,但现状依旧是封闭甚至是私有的,好消息是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行业的核心“瓶颈”问题,对共同打造统一、开放的技术标准持拥护态度,关键是如何实现兼容目前各厂商私有协议,以及平衡各方的商业利益。

另一个是通过深入交流,vivo发现IoT行业可以分三层生态:第一层是芯片生态,典型代表类似于高通、恩智浦,国内也是如此,这属于芯片协议层的基础生态;第二层是基于芯片去设计、制造、销售这些IoT设备的生态,典型代表是所有IoT设备制造企业;第三层是在芯片层和硬件设备层之后,用户的场景化使用和交互生态。

实现人工智能与IoT场景的打通,关系到vivo未来的核心变革战略,也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就此进入“拐点”,对推动者而言则是一次真正“大智慧”的考验。

vivo的做法是联合一切可以合作的伙伴,坚持完全开放、自愿、平等、不设置任何障碍的原则,推动共有的兼容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并且得到了工信部的支持。2017年7月,IoT开放生态联盟第一届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在深圳举行,首批成员包括vivo等八家企业,由工信部担任理事长单位,通过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合作共识,公布了IoT产品方案,目标建立一个全开放的智慧生态体系。

9月6日发布的Jovi物联,可以说是基于联盟共有标准与协议在vivo的快速落地和示范。通过共有标准与协议,与设备厂商共同实现控制与互联,不改变硬件芯片/模组及自有协议,只需要做一次适配,在所有设备上都可兼容。用户端则无需下载安装多个APP,从Jovi物联就可以接入所有智能设备,同时保证厂商品牌露出、不碰厂商账号系统和数据。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合作伙伴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行业封闭现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成本和个性化选择权益。

Jovi物联,vivo人工智能战略的“第二份答卷”

Jovi目前接入了3个品牌、6个品类,超过100款智能设备,更多加入的20多家品牌也在适配中。在发布会现场,vivo提供了丰富的Jovi物联场景化体验。周围强调称:“vivo做这个事情的目的,不是要创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更多是服务者角色,把之前的障碍和鸿沟填平,让所有的消费者在vivo的智能终端上面,体验到无缝联结的IoT的互联互通,加速推动IoT行业普及”。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行业垂类应用服务端,今年3月,vivo与国内多家手机厂商联合发起了“快应用”联盟,目前用户使用非高频重度应用(比如重度游戏),已经不再需要下载APP(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场景化云端服务,并进一步打通跨APP数据服务,让Jovi可以更加准确的智能判断用户的意图,提供更加精准的场景化服务和多层语音交互,这在X23新品发布的“全新Jovi语音助手”和“Jovi智慧场景”中已有非常明显的演进。

由此来看,Jovi物联发布,标志着vivo首先完成了数据+场景+服务的完整AI生态能力构筑。

vivo“三管齐下”布局:向平台型科技公司转型

面对万物互联时代的技术变革,全球主要科技巨头都已意识到伴随APP生态的瓦解、AI场景化服务和无缝数据连接的到来,在引导性技术投入的重要性。

对于智能手机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从2017年开始,中国手机市场开始掉头下滑,2018上半年更是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达17.8%,并且在5G商用之前都不会出现明显反弹迹象。

早在2017年中旬,vivo就邀请供应链大佬到东莞总部,强调vivo要在涉及手机创新的关键领域提前布局,要把技术跟踪、合作的周期提前到18个月,甚至36个月。于是,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外界可以明显感受到vivo在硬件创新、AI布局、IoT和5G的连续突破。

其中,可以将数据、服务、与手机和IoT等硬件进行智能场景化连接的关键,还是AI。

沈炜一次就给了周围1000个AI研发人员的编制,并且称“上不封顶”。周围对《壹观察》表示,vivo将AI视为驱动全球科技未来十年变革的关键技术。vivo围绕人工智能的研发团队迅速扩张,主要分布在深圳、北京、杭州、南京以及美国的圣地亚哥5个城市,涵盖知识图谱、自然语言、机器视觉等AI前瞻性技术领域。仅vivo X23“负一屏”的智能场景化应用,vivo就投入了15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周围称:“1000人编制预计在2019年底就能用完”。

相比微软、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vivo作为手机企业的优势是天生就更了解用户的智能终端使用习惯和场景化需求,传统互联网企业即使通过超级APP得到的大数据也是分裂化和间隔化的,很难形成覆盖全场景、全时段的用户海量覆盖,这让智能手机企业在向上连接服务于数据,向下连接IoT设备中,更容易发挥AI优势,进行硬件+软件的完整生态整合。

同样关键的还有5G。沈炜今年在博鳌论坛会上就曾公开表示:vivo将不断围绕人工智能进行布局,不断在云端建立强大的计算能力,提升手机与AI、5G物联网相互关联的能力。沈炜强调说,只有实现这“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建立起可用、实用的人工智能能力。

就在8月30日,vivo宣布基于最新旗舰手机vivo NEX,初步完成了面向商用的5G智能手机软硬件开发,包括架构规划、主板堆叠、射频和天线设计以及优化电池空间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尺寸和外观上也已经达到了可商用级别。

vivo在5G方面同样布局已久。2016年vivo在北京成立了5G研发中心;2017年启动了5G天线和射频关键技术的预研,成为3GPP技术贡献最大的手机企业之一。沈炜透称vivo将在2019年推出5G预商用手机;2020年配合中国5G网络的规模商用,正式推出5G商用手机。

可以预见,当一个拥有过亿规模的高活跃智能手机用户群,在通过AI完成云端快应用—智慧手机—众多IoT设备连接之后,一旦率先进入5G将会给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

从2016-2020年,vivo的“三管齐下”,是中国智能手机历史上最长久的技术革新布局之一。vivo显然不再仅仅是一家手机硬件制造公司,而是由AI作为核心驱动力,向硬件+软件整合创新服务转型的平台型科技企业。

变革,并没有先例,但已经开始。

推荐阅读:IT在线

[责任编辑:无]